<span id="njjn5"><delect id="njjn5"><mark id="njjn5"></mark></delect></span>

<p id="njjn5"></p>

<nobr id="njjn5"></nobr>

      <nobr id="njjn5"><delect id="njjn5"><i id="njjn5"></i></delect></nobr>
      <span id="njjn5"><delect id="njjn5"><mark id="njjn5"></mark></delect></span>

      您好,歡迎訪問襄陽第二十四中學官網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

      校長寄語

     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,在網絡的 襄陽 二十四中做客,了解 襄陽 二十四中! 襄陽 自古物華天寶,人杰地靈;清澈如玉 的 漢江從古襄陽和樊城間緩緩流過; 襄陽 二十四中就座落在漢江之濱的樊城漢江路上。 襄陽二十四中于1986年建校,校園面積120畝,現有教職工362人(有研究生學歷23人,全國優秀教師、省級勞模、特級教師、高級教師50人,省級學科帶頭人5人...【更多】

      友情鏈接1
      德育之窗
      傳承紅色基因 不忘革命精神——國旗下講話
      作者:馬遠 發布日期:2022-05-17 點擊次數:554

      大家早上好!

      對新聞稍稍留意的人大概可以注意到,如今有一個詞在頻繁出現,那就是“核”,核武器的核。首先是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的俄烏沖突方面,在上周三,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聲稱,在俄羅斯受到安全威脅時,不排除可能會使用核武器的可能。接著是在上周四,韓國報道朝鮮疑似發射洲際彈道導彈。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1964年我國研制成功第一顆原子彈的歷史了。我們能有今天的和平建設經濟環境,能有今天的國際地位,能有今天外交上的獨立自主地位,和我們擁有核技術的分不開的。

      每每感念如今的和平,我們就不由得欽佩以及感謝建國之初領導人的高瞻遠矚,以及全國一盤棋,各行各業的無私奉獻。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,經濟雖然窘迫,但是我們咬緊牙關要造原子彈。因為我們知道上世紀當時我們打了一場抗美援朝戰爭,美國多次就向我們宣誓要丟核武器,進行核訛詐。所以從50年代開始,我們就著手研制核武器,當然當時因為有蘇聯老大哥的技術幫助。與此同時,也有一大批愛國的優秀科學家回國扎根西北大漠。因為做這種工作,是保密級別很高的。所以許多科學家不能跟外界透露自己在做什么,去做什么任務也不能說。中間不能和家人相認。這個在曾經那個電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中就有反映。咱們熟知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他們其中的卓越代表。那時候條件很艱苦,科學家們就用算盤進行著極為復雜的原子彈理論計算,為了演算一個數據,一日幾班倒。常常是工作到天亮。作為理論部負責人,鄧稼先跟班指導年輕人運算。每當勞累過度,思維中斷時,他都急著說,一個太陽都不夠用啊。當時又恰逢1959年中蘇關系惡化,大批蘇聯技術專家撤走,許多技術支持中斷。有一個細節,蘇聯專家撤走時,燒毀了大量技術圖紙。中國人員就在垃圾桶里把還沒燒盡的圖紙拼湊,恰巧被蘇聯專家撞見了,就說這個公式給你們中國人算兩年,你們也算不到這兒來。揚言中國20年也造不出原子彈。在美蘇使用計算機進行大型運算的輔助下,我們只能靠著算盤。同時因為地處大西北荒漠,又趕上了1959年開始的三年自然災害,國家糧食短缺,許多科研工作者飲食沒有保障,出現了浮腫等現象。這么艱難的條件沒有打倒我們。我們越挫越勇,就是在這么內憂外患之下,1964年10月,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。

      如今作為學生的我們,有時候會抱怨學習環境不好,會抱怨住宿條件不好,會把許多原因歸結為外在的。如果和過去造原子彈的先烈們相比,我們應該是自慚形穢的。我們有些同學時常因為一點小毛病就要請假,有時候因為情緒不好就不能繼續學習,就要回家靜養。對身邊的人際關系斤斤計較,總是會抱怨自己待得學習環境不理想,對老師喜好與不喜好就影響了自己要不要學這門學科。很少從自己身上出發去尋找克服自身毛病的方法。

      我們應該學習革命先烈身上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,天冷要起得來,天熱要耐得住。要學習那種攻堅克難的精神,困難是相對的,你強它就弱,你弱它就強。真誠的呼吁大家,從我做起,克服困難,多為薄弱學科找方法,少把“學不懂,學不會”掛嘴邊,從而勇攀高峰!

      校長信箱
     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
     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